1. 主页
  2. 文档
  3. 孩子教育学习
  4. 陪伴沟通

陪伴沟通

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东华小学  赵彤

管教孩子,要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进行平等沟通,让孩子在父母的正常约束中健康发展。否则,激起孩子逆反,就真是得不偿失了。所以,了解孩子很重要。

一、了解孩子的主要方式——沟通。

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你了解孩子吗?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可能很多父母会说,了解。天天和孩子相处,生活,怎么会不了解呢?这话没错,但有意思的是,当孩子是小宝宝的时候,我们最了解。我们知道宝宝何时该吃奶了,何时该拉臭臭了,甚至吃了多少,喝了多少,我们都了如之掌,而有一点点变化发生,比如吃多了,或者排便习惯改变了,我们都能马上觉察到。

而当孩子慢慢长大,上了幼儿园,上了小学,上了初中,甚至高中……一直到长大成人,身为父母会发现,孩子越来越难了解了。这其中的困惑在于,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却不是孩子心里真正表现出的东西。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孩子长大了,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看法,而我们父母虽然与之朝夕相处,但了解的只是他们的习惯和行为,而对于孩子内心里的东西,你又知道什么呢?你知道他看过什么书?以及他完后会想了什么吗?你知道他接触过什么人,以及相互带来的影响吗?甚至,当我们炒了菜你会在意这是否适合他的口味吗?还是只是依据习惯来判断?很多很多……是否与孩子交流沟通过?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沟通是了解孩子的主要方式。沟通,也是我们人与人之间互相了解的主要方式。说来简单,可是,很多人却因工作的压力,情绪的多变,和日复一日的机械化生活而忽略了。如果你常常与孩子沟通,那你可以骄傲的告诉自己,我了解孩子,我能管住孩子,他在我的监护内,可能你还会说,我喜欢他这个样子或者我为拥有他自豪。刚才提到了监护一词,为什么呢?因为孩子是未成年人监护是父母的责任当然,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父母的期望很难与孩子的表现相持平。所以,很多父母会试着要求或做出改变,但这一切的基础,你,要了解孩子!否则,你累,孩子累,徒劳无功,孩子开始逆反,生活开始走样。所以,我们要常常与孩子沟通。

二、与孩子沟通,你会选择哪种方式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亲子沟通的重要性。但面对孩子时,我们许多脱口而出的话,却导致与孩子越沟越不通,甚至彼此火气越来越大!如何才能把话说到孩子的心坎上呢?

案例一

孩子放学回来,看到正在做饭的妈妈,委屈地说:“妈妈,下体育课的时候,我的帽子不见了。”

错误的沟通方式

妈妈一边炒菜一边说:“怎么回事,你去操场找了吗?到失物招领处去找了吗?跟老师说了吗?”

孩子解释道:“我就放在书包旁边,一转眼就不见了……”

妈妈一听,又开始好心地念叨:“跟你说过多少遍,把自己东西看好,你总是丢三落四的!”

孩子生气地说:“妈妈,你别说了!”“我说你,是为了让你长个记性!”

正确的沟通方式:

妈妈一边做饭,一边把耳朵“伸”过来回应:“哦……”

孩子继续说:“我把它放在书包旁了。”

妈妈继续炒菜,身体微微侧倾向孩子:“噢,是吧。”

“我就是怕丢了,还用书包压了一下。要不我明天问一下看体育馆的大爷,说不定他会捡到。”妈妈立即回应:“嗯,我觉得可以试试看。”

沟通技巧提示:

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家长首先要全神贯注地聆听。当手头有事一时停不下来时,可以用简单的“哦,噢,是吗?这样呀。”来回应孩子,孩子就能立刻感受到被关注。在倾诉过程中,他已经可以整理自己的思路,甚至开始寻求一些解决办法。我们也没有因“一心二用”而错失与孩子沟通的机会。

案例二:

女儿沮丧地跟爸爸说:“今天妞妞转学了,她去上国际学校了。”

错误的沟通方式:

爸爸说:“哦,没关系的,你们班还那么多同学呢。”

“不嘛,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女儿开始不高兴了。

“你很快就会有新的好朋友的。”爸爸继续试图安慰女儿。但女儿却高兴不起来。为什么我们越说没事、没关系,而孩子却越难过?

正确的沟通方式:

爸爸同情地说:“好朋友突然转学了,你很难过吧?”

“是呀,她可是我在班上最好的朋友了!”

爸爸接着话茬说:“我知道,你们两个挺要好的。每天一起放学,一起上英语辅导班。”

女儿也接着说:“是呀。看来我以后只能在上辅导班的时候,见到她了。”爸爸点头:“是呀,你们还能一起切磋英文。”

女儿有点小兴奋地说:“那也不错,我听听她给我讲国际学校什么样子,看看她的英语是不是变厉害了。”

沟通技巧提示:

当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尊重,不以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时,并能够感受他的感受,甚至描述出他的感受作为回应,孩子才能够真正得到安慰。

案例三:

儿子哀求妈妈说:“妈妈,我也想要个手机。”

错误的沟通方式:

妈妈回应:“小孩子要什么手机!”

“我们班雷雷就有!”

“那是因为他家离学校远,他妈妈用来联络他的。”不等儿子说话,妈妈又说道:“你拿了手机就会打游戏,对眼睛不好,学校也不允许。”

儿子没有善罢甘休:“我要,我就要!”

“别吵了,这个事情没商量。”

儿子生气了:“妈妈你真讨厌!”妈妈也生气:“有这么跟大人说话的吗?”

正确的沟通方式:

妈妈拉过孩子的手,轻轻地问:“你想要个手机呀?”

儿子怯生生地说:“我们班雷雷就有,我也想要一个。”

妈妈回应道:“是呀,要是有个手机拿在手里,看上去多酷呀。”

儿子马上接茬说:“是呀,那里面还有好多游戏。”

妈妈说道:“哦,有很多游戏,要是那些游戏能玩起来不伤眼睛,老师不说就好了。最好屏幕大得跟咱家电视一样大,而且说变大就变大,然后说变小就变小能放口袋里。”

“妈妈,我以后当发明家,就发明这东西。”儿子脑子里已经开始构思他的新发明了。“算了,手机我先不要了,明明的那个手机就被老师没收了。”

沟通技巧提示:

在孩子提出某些“不合理”要求时,我们不要急于讲大道理,甚至言辞拒绝来建立规矩。相反,如果满足了孩子的渴望心情,然后用幻想或夸张的描述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觉得获得了父母的理解,就会比较容易面对现实。

小贴士

感受与行为直接相关,当孩子有了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所以如果想要孩子有好的行为,需要家长学会沟通的技巧,首先学会接纳孩子的感受。很多家长因为忙碌而敷衍应对孩子,忽略了其实平时点滴的小事处理,就是实施亲子关系搭建的最重要的工作。

案例四:与孩子沟通:平等相处

小明已经5岁了,在家里,父母叫他做事情时常常会这样说,“去把杯子拿来”,“把报纸拿来”,“赶快去弹钢琴”。

虽然有时候小明很愿意去做这些事情,可是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反倒没有动力了。

沟通技巧提示:

“把杯子拿来”和“帮妈妈把杯子拿来”两句话,在成人听起来差不多,但孩子的感受却会有很大的不同。孩子虽小,但同样不喜欢命令式口吻,喜欢受人委托。所以,每当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时,作为孩子的养育者,如果总是难以忘记自己“教育者”的角色,就会在和孩子沟通时难以保持平等的地位,“你要”、“你应该”、“你不能”等词语会常常挂在嘴边,其结果是家长谈得越多,就越可能说一些不该说的话,这样,孩子就渐渐失去了与家长交流的愿望。

案例五:与孩子沟通:学会倾听孩子

3岁的小新是家里的小皇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十分宠爱。小新的爱好是看图画书,等爸妈回来,他就要手舞足蹈地跟父母汇报“读后感”,但由于他说话不清楚、表达吃力,爸爸往往听到一半就看报纸去了,任由小新自说自话。

沟通技巧提示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候,往往只顾自己“畅所欲言”,这其实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让他们闭嘴,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为最常见的错误——说教。孩子也有渴望交流的愿望,他们也希望自己的话能被好好倾听。

每当孩子跟父母说话时,父母应尽可能放下手头上的事情,全神贯注地听孩子说话,这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很在意听他说话,孩子感到受到尊重和鼓励,会很愿意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

案例五:与孩子沟通:勿以亲友做对比

“你看,隔壁的小涛都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了,你还什么都不会,你怎样才能赶上人家啊?”“楼下的那个妮妮实在太不像话了,去年读一年级以来,数学从来没考及格过,将来你可别这样。”读一年级的小菲现在最怕听到妈妈提小涛、妮妮,原来大家常常在一块玩,可是自从听了妈妈的唠叨,她都不知道自己还要不要和他们一块玩了。

沟通技巧提示

儿童由于抽象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在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时候,不要给他们一个笼统的“好孩子”、“坏孩子”的概念,而应该具体和清楚,更多时候还需要一个样本。不过,这个样本最好是从故事书、动画片、文学典籍中寻找,会比较稳妥。父母若是以亲戚朋友为例,恐怕会为自己的孩子将来建立人际关系制造难题;另一方面,父母片面的评价会无形中伤害到其他人。

三、怎样进行有效的交流。

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孩子与人进行沟通的水平较差,家长应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在与孩子交谈中提高孩子的沟通水平。首先,家长应创造条件,主动、经常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在交流中家长应以身作则,遵守谈话的规则,给孩子树榜样,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掌握沟通的技巧。其次,家长应让孩子有更多说的机会。家长可以让孩子谈一谈学校的生活,说一说今天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说一说最不愉快的事情是什么,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孩子说得好,家长就要及时给予表扬,增强他的自信心,使孩子更乐意与家长沟通。

然而,您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是否时常会感到“牛头不对马嘴”,原本是关心孩子,可是他却不领情;想说点知心话,却发现孩子心不在焉……其实,孩子在与家长沟通时是有选择性的,如果您无法开启他的心扉,自然也就无法正确地与他进行交流,好话未必能起到好作用。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

1、关心话语:简练说

场景与假设:a、您送孩子去上学,出门前,边给他整理衣服边叮嘱他:“孩子,路上要小心,过马路时要等绿灯,遇到生人别随便搭腔,遇到什么困难,记得找警察……”可您的孩子却头也不抬:“妈妈,您真烦人,每天都讲这一套!”b、您去学校接女儿回家,一路上,边给她擦汗边关切地问:“孩子,在学校听话吗?有没有人欺负你?还记得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吗?”结果,女儿给您的回答却是:“妈妈,我的耳朵都要起茧了!”

事实与结果:在这样的交流与沟通中,您越来越无法理解孩子:这孩子怎么越来越讨厌我?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家长的关心和爱抚,但“小大人”意识又使他常表现出不愿接受的样子,尤其不喜欢家长“穷追猛打”式的提问和喋喋不休的说教。

可以这样做:有位聪明的妈妈曾在儿子上学前故意问:“路上应该注意什么?”儿子快乐而骄傲地回答:“注意安全!”由此可见,对于关心的话,家长干脆、简练的嘱咐会更加有效。

2、知心话语:含情说

场景与假设:a、您忙了一天了,回到家还要拖着疲乏的身体做饭,可女儿偏偏有道算术题不会做,过来找您帮忙。您心里很烦,但压住火气跟她说“知心话”:“孩子,妈妈现在忙死了,作业待会儿再做,体谅下妈妈,啊!”结果,女儿去看动画片了,您后来也忘了这事,第二天早晨醒来,女儿发现作业没写完,大哭大闹,不肯上学。b.您发现儿子这两天心情不好,整天闷闷不乐,于是您让先生去和他说说知心话,沟通一下,可是,才9岁的儿子居然发脾气了,说爸爸侵犯他的隐私权。您和先生面面相觑,措手无策。

事实与结果:家长放下身段,想和孩子说说知心话,结果,却发现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并不奇怪,随着小家伙的渐渐成长,您会发现,他内心的秘密越来越多了,有时,甚至用谎言来搪塞您的关心。

可以这样做:家长若想与孩子交心,首先要注意营造融洽的氛围。劝导孩子,也应注意方式、方法,比如:“小强,爸爸给你讲故事,讲爸爸像你这么大时的淘气事儿……”就这样,两代人或隔代人的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知心话才能为孩子所接受、理解。营造让宝宝专注的氛围

3、开心话语:带理说

场景与假设:a.您今天升职了,心情愉快,想把这份快乐让女儿一起分享:“然然,爸爸厉害吧,如果你以后也像爸爸这么厉害,我和妈妈就满意了!”没想到,小家伙不以为然:“我以后肯定比您厉害。”您笑到一半,却发现女儿的嘴巴噘得高高的,很不开心。b.女儿今天帮您洗碗了,您很开心,于是递给她一个苹果:“来,这是妈妈奖励给你的!”可您发现,女儿的眼神里似乎有些期待,可您不知道她需要的不是苹果,而是一句奖励或者鼓励的话。

事实与结果:家长觉得越来越弄不懂孩子,往往自己很快乐的时候,因为一句话或者一件小事“得罪”了孩子,让小家伙变得不开心,再或者,您明明是想让小家伙开心点,却弄巧成拙,反倒让他哭起了鼻子。开心话能消除孩子心里的不痛快,而一家人分享开心更能增添家庭的凝聚力,不过,如何让开心话有趣而又意味深长却并非易事。

可以这样做:有位父亲看书时太困,睡着了,连眼镜都没来得及摘。醒来后,女儿问他,为什么睡觉时还戴眼镜,这位父亲灵机一动,诙谐地说:“爸爸做梦也在看书,不戴眼镜看不清字呀!”而有位妈妈在儿子考试考砸后,一边讲笑话开导他,一边告诉他“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寓理于趣的回答,使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有益的教育。

3、忧心话语:变通说

场景与假设:a.孩子的成绩直线下滑,老师已经找您谈过很多次话了,作为孩子的母亲,您感到特别忧心,于是您对孩子说:“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的脸都让你给丢尽了。”可儿子的成绩却下滑得更厉害了。b.7岁的儿子变成了“小霸王”,不让任何人动他的玩具、零食、动画书,您知道这样不好,可是孩子这么小,说大道理他不懂,于是只好吓唬他:“宝宝,将你的东西分一点给大家吧,否则妈妈就不高兴了!”小家伙才不管您高兴不高兴,依然“霸道”。

事实与结果:孩子让家长忧心、烦心的事情不少,如何将忧心话语变通说可是一门学问。因为,说得好能使孩子改变坏习惯,得到好心境;说得不好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变成孩子的“心病”。

可以这样做:如果孩子成绩下滑了,您应该先分析一下原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和孩子交谈,让他明白您的忧心与关心,而不是责骂和训斥。如果是“小霸王”,您可以让他试着和别的小朋友交换玩具、零食,他一旦感触到友谊和分享换来更多的东西和快乐,自然会改掉这个陋习。对于一些不适合直接同孩子当面说的话题,可采取留纸条、写信、向孩子推荐一篇文章、一本好书等方式进行沟通。总之,家长间接式的变通做法,既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

最后,送给大家和孩子沟通的6个秘诀

  • 把自己也变成孩子,走进他的世界,和他融成一片。
  • 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在和孩子说话时,仔细地把他的话听完,了解他的想法及立场。
  • 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家长只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过的”,会让孩子觉得家长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若家长能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孩子,适时地给予亲情慰藉,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 认真回答孩子的问话。孩子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问:“妈妈,你要不要去买菜?”这个问题的真正意思可能是:“妈妈,我想跟您一起去买菜。”假如您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要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听了必定会很高兴。
  • 避免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你真傻”,“你太让我失望了”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责备、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语气说话。
  • 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我猜猜看你今天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来到地球……”等话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吸引孩子。

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家长只有做孩子的朋友,尊重孩子的自尊,不一味地说教、指责,才能敞开孩子的心扉,使两代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一)通过交谈与孩子进行沟通

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二)不搞一言堂

有很多父母与孩子交流时常常喜欢用提问的方式限制与孩子交谈的内容,使本应是双向的交流变成了单向交流,甚至出现“一言堂”。只不过这个“一言堂”是父母的,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使双向交流失去平衡和重心。

父母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控制了谈话内容和方式,孩子就很难讲出自己真正希望交谈的心里话,渐渐地孩子就会和你疏远。其实,只要平时对孩子的语言习惯多加注意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三)多赞扬孩子比批评好

在生活中要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点,要给予表扬与赞美,不要用诸如“你真笨”“你不行”之类话语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否则会使孩子产生灰心丧气,甚至失去积极性,更不能当面嘲笑孩子,使孩子觉得自己干什么都不行,而不再求上进。要多用鼓舞激励的方式赞扬孩子,使孩子带着兴奋情绪和父母进行交谈,以使谈话更有趣,更能使孩子扬起学习的风帆,使孩子更有能力去追求上进。

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四)避免无休止的唠叨

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五)不感情用事

我们大人与孩子沟通时,常犯的毛病就是因情绪激动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当大人高兴时,就眉开眼笑,就愿意和孩子交谈,谈什么都行,孩子有啥要求都满足。一旦情绪不好时,可能是劈雷闪电,孩子有天大的事也不敢和您交谈,就连说话的腔调也提高八度。

 

这篇文章对您有用吗?

我们要如何帮助您?